发布时间: 2021-08-31
分享到:
本期探访的北汽动力承担着北汽集团重要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了已经批量生产的1.5L、1.5T、2.3T等多款发动机产品。
负责试制试验策划的主管王东升就是那个喜欢去极端环境中“找茬儿”的领头人。作为极限测试验证的负责人,他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了这份专业而神秘工作背后的那些“故事”。
王东升 试制试验策划主管工程师 T2发动机机械开发及验证试验
为了给研发团队提供更加准确的测试数据,王东升要经常在极寒、干热、湿热以及高海拔的环境中工作。用他的话说,“对于发动机的验证,要基于行业经验和用户需求,在包括多种极限场景的工况下对发动机进行多维度考验,总体时间大概在40000多个小时。
作为产品实用化最后的一个把关人,一年到头365天,即便是法定节假日包括过年,都要24小时待命。一天12小时,一周七天,从人力时间的有效执行率来保证这个实验完成多维度、多用户场景的验证。对于发动机验证的负责人而言,只要是项目没有结束,就很难有休息的时间。
王东升表示:“我的工作就是要通过有效、快速的执行率来保证实验进度。针对高温、严寒、潮湿、高海拔,长时间极限运作等,发动机会面临的实际工作场景去测试并收集数据,完成多维度、多用户场景的验证,保证发动机在各个使用场景中的稳定的表现。”
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的空气温度超过50℃,地表温度高达82℃。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为的就是获取在如此极限的高温环境下,发动机动力性和可靠性俱佳的试验数据。黑龙江漠河是我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冷时气温低于-40℃。凌晨四五点钟,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候,他们需要趁着温度最低的时候,完成发动机低温试验、电控系统低温验证、低温考核零部件试验等近百项试验任务,标定工程师在操作笔记本时根本不能带手套,几个小时下来每个人的手指都冻得像胡萝卜,通红僵硬,疼痛难忍。
虽然连轴转的工作强度肯定是很大,但参与项目的团队人员都觉得,加快工作节奏可以让产品更加优化,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也让产品可以适应更多的工况和场景,最终将极致的产品呈现给用户。
他们说
“只有扛得住用户的挑剔和极致的场景设计,我们才能不辜负自己的使命。”40000+小时的验证工作只是北汽人平日的缩影,而这每一份独特的价值创造,都将擦亮“北京汽车”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