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做客大公网,接受大公网2017全国两会《大公访谈》栏目访问。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2017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大公访谈》,我是主持人周楠。徐总您好,首先请您跟大公网的网友打声招呼。
徐和谊: 大公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徐代表作为北汽最高的领导和决策者,我们也很关注北汽的发展,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都为汽车行业由制造到创造吹响了号角。虽然制造和创造仅一字之差,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您有更多的思考,您可以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徐和谊: 是的。中国制造2025,听着好像很遥远,还有8年时间。但是,真是想从制造大国成长为制造强国,我认为时间很紧迫,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中国汽车行业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认为是扮演主力军这样一个角色。
从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来看,现在我们是全球第一大制造国、第一大消费国。“大”做到了,“强”差距还不小。现在中央提出来转型的问题,通过转型如何能够使我们整个产业做强,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主力军面前最重要的事情。
现在中央提出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觉得提得非常准确。北汽集团这几年也从战略上提出来,由一个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去进行战略转型。通过最近这两三年的实践,可以说初见端倪。
主持人:取得了一些成绩。
徐和谊:有一点小小的成绩。我觉得更多还是在实践中尝试到了一些酸甜苦辣。
主持人:比如呢?
徐和谊:我想还是先从大的方向梳理。
作为制造型企业的转型现在有三个方面要紧紧抓住,特别是结合汽车的行业特点来说。
第一个,还是在研发上。我们的研发跟国际水准、国际先进企业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一个是在研发投入上,一个是在研发人才团队培养上,一个是在研发产品的综合质量上,这三个方面我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二个,质量上。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这一次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质量时代”。“质量时代”在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恰逢其时。上一年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是“工匠精神”,这一次提出来是叫“质量时代”。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制造的强国,由制造到创造,质量是根基,是基础。谈到质量时代,往更深层次引导一下有一个最基础性的叫诚信,没有诚信何谈质量?不管是企业还是每一个参与者,要有诚信的理念,要有诚信的素养,没有这个无从谈起质量,更不要谈“质量时代”,围绕着打造“质量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个,要成为一个制造强国,包括我们刚才所谈到的转型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更基础性的是文化。我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事情,我记忆中在10年前我到德国出差,我遇到了一个汽车行业内的专家级人物,我跟他探讨过一个问题。我说:未来中国汽车和这些国际汽车大国、国际汽车企业竞争,我们的差距是什么,或者说竞争的焦点是什么。
主持人:对方回答是什么?
徐和谊:我万万没有想到他回答的是“文化”。他没有谈产品、价格、技术、人才,谈的恰恰是文化。他说了是文化以后,我真的没有听懂。我也没有悟得那么深。转眼间这十年过去了,我一直记着他的话,也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观察。今天可以说悟到,不能说悟透了,我有了一定的感受。我认为未来真正的竞争焦点在文化上。比如刚才我谈到了总理这次提出来“质量时代”,从“质量时代”延展到工匠精神,延展到刚刚我提到的诚信,我认为这些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没有高素质的汽车文化,何谈成为一个制造强国,怎么谈要成为一个汽车的制造强国。随着整个经济、社会、行业乃至到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我觉得文化的进步,文化人才团队素质的提升更是迫在眉睫。包括我们谈到的品牌问题,搞品牌建设更多的是集中在文化。这是我这个时期以来所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您提到的无论是质量诚信还是文化,我相信不仅仅是汽车产业,所有的行业都应该视为一个未来要继续努力的一个方向。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您之前也提到过要把企业做大做强,要把汽车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当中也提到了自主品牌是核心是根本,但是我直言不讳地说,目前我们国内的民众对于国内汽车品牌的自主品牌还不是那么信任的,如果北汽接下来走自主品牌的道路,相信这条路不好走吧?
主持人:您打算怎么走这条路?
徐和谊:在我们企业内部,我把建设自主品牌比作为“二次创业”,我也结合两年前习总书记到宁夏考察调研时提出来“重走长征路”。在我们企业内部,我把自主品牌建设比喻为“二次创业”和“重走长征路”。
为什么说“二次创业”呢,北汽的“一次创业”是什么呢?“一次创业”是由小到大,由合资到自主。那个年代走过那段历史,合资的成分更多一些,从2007年以后北汽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也就是自主品牌的建设。一晃走到今天近十年的时间。
主持人:都是酸甜苦辣。
徐和谊:苦啊,辣啊,更多一些吧,难度之大,真是比预计的还要大一些。
在汽车行业里大家知道这样一句话:许多年前,时任一汽集团董事长的竺延风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讲过一段话,那时他讲完这段话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争议。当时媒体记者向他提问,干自主品牌多长时间能干起来。竺延风说了这样一句话:“耐住寂寞二十年。”就这句话引起了当时社会上很大反响,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攻击他,很多人发表了很多很多不同的意见。认为信心不足,认为通过我们几年的努力就能够赶超世界上这些先进的企业及品牌。
通过走过这一段路,我非常同意竺延风同志所说的这句话:“耐住寂寞二十年”。真是要想打造一个产业,真是要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没有持久的恒心不可能做到。所以,发展自主品牌确实难。难不怕,只要我们有“重走长征路”的恒心,抱有必胜的信心。我想,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制造强国,一定会成为一个汽车的制造强国,一定会树立起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端品牌。这是我一个总的态度。
主持人:刚才您也说到了走自主品牌这条路来说“苦”“辣”更多,作为外人我们也看到了北汽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您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未来北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还有什么大的动作或者新的规划吗?
徐和谊:北汽新能源这些年确实发展不错,我们从2010年开始真抓实干,当时行业里真干的企业不多,北汽是真抓实干。当时很多人为北汽捏了一把汗。今天大家看新能源汽车,“哎呀,这抓到点上了”,认为这是一个发展趋势。殊不知七年前没有人看好,几乎很少很少有人看好,甚至大家对新能源的概念都很淡漠。所以,走到今天,经常有人问我:当时怎么看得那么准啊,什么力量促使你下这么大力气去抓呀?只能说我们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明确指令要北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我们在发展传统汽车自主品牌的基础之上跨入了新能源的领域,连续四年在纯电动乘用车方面保持国内第一。我也有很强烈的信心,今年仍然会第一。我们在起步的时候那真是一无所有,发展到去年完成销售5.2万辆,今年我们目标是要完成确保17万辆的销售,力争要干到20万辆。
主持人:3倍之多。您有信心吗?
徐和谊:这几年都是几倍的数字在增长,去年5.2万辆,前年是2万辆,大前年是5000辆,再早有过2000多辆的销售,起步那一年才几百辆,你看这几年变化多快,可以说是爆发式的增长。
我们目前在社会上纯电动乘用车的保有量已经接近10万辆,这接近10万辆的用户当中没有发生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得到了消费者更多的肯定。
当然,作为这么大的一个产业,新生事物在发展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大家抱怨的,最早的产品续航力比较短——100多公里,今天我们的产品已经达到了300公里。再有大家抱怨的,充电设施不完备。但是今天充电设施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社会有更多资源进入到这个领域,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总之,我们想在新能源这个领域要加快加大更多的新产品推出的力度,同时也加快加大这些充换电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也加快加大围绕新能源售后服务这方面的推进力度。总之,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主持人:不管怎么说2016年对于北汽来说也是一个收获之年,在香港上市两年之后北汽就获得了,包括您本人获得了中国证券业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和最具影响力上市公司领袖,获得这样一个双满贯之后,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利好消息。
徐和谊: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在不违反香港联交所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下,我宏观地说一些。
作为上市公司我们大体分了这么几个业务板块:一个是自主这方面,大家知道自主这一块处在一个成长期,规模在逐渐做大,在成长和培育期出现一些亏损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亏损的周期要尽快缩短。这几年通过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整个自主发展这一块的亏损得到了大力度的下降缩减。2016年减少了近1/3的亏损额,今年2017年通过进一步的降本增效,我估计能够再降低50%左右,我们的目标是想在明年把自主达到持平,好一点的话能够开始出现盈利。
再有就是合资这一块,合资这一块有一个北京奔驰公司,这几年它发展得非常好。不管是从规模、成长速度、新产品的推出方面,还是整个企业的盈利水平方面,都做到了不管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全球,都排在先进水平的第一梯队里,并且还在往上走。我想股民都对这一点很关注,也很高兴。
还有一块业务就是北京现代,也是一个合资的大盘子。过去这15年北京现代始终处于产能不足,销大于产的状态。到今年将得到彻底的缓解,我们相继在河北和重庆新建了两个整车企业,大大地缓解了北京现代这十几年来产能不足的问题。我相信随着两个新工厂的陆续投产,北京现代会有更多更好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顺利地投入市场。同时,我们也会让过去一些老的车型逐步退出市场。总之,通过两个新工厂的投入缓解了产能不足。同时,有了产能也对过去一些老产品加速进行淘汰。我相信北京现代未来从规模上、效率上、效益上都会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主持人:说到令股民期待的消息,我相信还有一个大的动作他们都注意到了,北京汽车和百度智能签署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接下来还有什么大动作,您怎么看待这个合作。
徐和谊:接下来和大家讲一讲技术上的事。当今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有这么“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这是“四化”,四个主要发展方向。一月份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ES展上,我们和百度正式签署了两个企业围绕汽车智能化合作的协议。虽然协议刚签,但工作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做了。从今年下半年北汽要推出上市的自主品牌的产品,陆续有一些带高智能化功能的产品就要正式上市了。我们的合作是一个很长期的大合作规划。围绕智能化发展,这是北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走协同创新的道路,集成国内资源、国际资源来共同联手打造北汽高智能化自主品牌的乘用车产品。
智能化分四个阶段。可能大家经常会听到,从L1到L4,L4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无人驾驶阶段,L3就是高智能驾驶阶段。到L4无人驾驶阶段,我觉得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不是技术上做不到。真的要做到无人驾驶,就要求全社会的智能化,不光是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包括智能社会。
什么叫智能社会?我先跟大家说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就是从法律的角度。你要想步入智能社会,首先法是要健全的,要能够跟上,法没有跟上,光是一个产品一个车是智能的,没用,它会延伸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要达到L4,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到“十三五”末也就是2020年之前,从L3以下全部都能够实现。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围绕着L3以下的高智能化的技术,在推出的新车型上都会有所体现。这是我从时间上的大概念来说的。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无论是远景目标还是近期目标作为国人来说都是很期待的,技术性的东西不见得每个人都懂,有一档节目使北汽形象得到了大大提升,你们和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朗读者》节目收视率非常高,我可以理解为这是北汽文化一个隐性的传播吗?
徐和谊:可以这么理解吧,“两会”期间见到很多人,大家也都在问“徐总,北汽为什么和《朗读者》合作?有那么多娱乐性的大牌的节目,怎么冠名了《朗读者》?”我就回答,因为我觉得在当今社会各方面节奏都很快,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内容和方式多一些。特别是在周末,缺少一个真正能够引人向上、震撼人心,同时又传播美好的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节目,一个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修养的正能量的节目,一个看完之后引人思考、令人动情的节目。我觉得现在从电视台来讲,很少。欢天喜地逗人一笑的热闹的节目太多了。
偶然的机会知道了中央电视台在策划这么一个节目,我们详细地了解了一下这个节目的立意和内容,就决定投入参与到这样一个节目当中。主要还是想引起国人更多的正能量,受到教育、启迪。通过打造这么一档节目,唤起更多的国人持续不断地通过日积月累把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我觉得它的意义更大一些。
同时,也和北汽这个企业的一些文化理念是贴近的。我们未来恐怕不会赞助或者是支持那种纯娱乐性的节目。今后假如还有和《朗读者》类似的节目我们还会积极地参与,传播更多的正能量。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感,通过我们的发展来回报社会。真正使我们民族、整个社会,随着国家的强大全民族的素质越来越得到提升。
主持人:正是因为北汽对文化对正能量的重视所以才冠名了这样一档能够传递文化,能够给人正能量的节目《朗读者》。最后我也想用“朗读者”这三个字来作为本期节目的结束,希望北汽能够做好中国汽车的“朗读者”,讲好故事,打动更多人。